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内蒙古兴安盟:颗粒归仓 秋粮“不落地”

2023年11月22日 18:33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图为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里收割。 兴安日报供图

图为储粮神器——“玉米楼”。 兴安日报供图

图为吐列毛杜农场对管理区内的6个大型粮仓进行升级改造。 兴安日报供图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1月22日电 题:内蒙古兴安盟:颗粒归仓 秋粮“不落地”

  作者 张玮 王萍

  伴随着阵阵轰鸣,一排排玉米秸秆瞬间倒下,经过机械作业,金灿灿的玉米粒倾泻而出……大型联合收割机“走”一圈就将粮食卸到运输车里,运输车内装的都是脱了芯的玉米粒。

  “为了更好地减损,连续4年,我们一直使用籽粒直收的方式进行收割,并购买了约翰迪尔s760联合收割机,减少了摘穗、脱粒、运输、晾晒等工序,每亩还能节省55元的生产成本咧。”进入冬季后,兴安农垦吐列毛杜农场已经开始忙着粮食入仓,农场的农业副场长陈宏边“点货”,边告诉记者。

  陈宏说,采用玉米籽粒直收技术,不仅能做到秸秆还田,保护土地,更能有效应对不良天气,降低人工成本,减少玉米损失及霉变等问题。

  近年来,兴安农垦坚持增产和减损“两手抓”,让职工群众感受“颗粒归仓”的幸福感。

  据悉,今年吐列毛杜农场管理区共种植玉米3万亩,均采用籽粒直收的方式进行收割。与传统果穗机收割方式相比,减少损失5%左右,预计减损120万斤,增收130余万元。

  “玉米上楼,卖粮不愁”是农户口中常说的一句顺口溜。过去由于储粮条件有限,农户把玉米堆放在地上,俗称“地趴粮”,简陋的储粮条件造成玉米因霉变等原因而损耗。

  如今,一座座距离地面20公分、高2米的“玉米楼”成了储粮“神器”。

  在兴安农垦呼和马场职工张新禹家,远远望去,一排排“小楼房”内装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子。“使用储粮神器保存粮食,有通风降温、防止虫害等好处,不仅能够使储粮损失率下降3%到5%,还有效避免了霉变现象发生,和‘地趴粮’相比,还能多买些钱。”

  今年张新禹家共种植27亩玉米地,按亩产1300斤计算,使用新储粮神器进行科学储,至少减损近1800斤,增收近2000元。

  “这些‘地趴粮’装具,是由呼和马场统一免费发放的,有了它,能够最大程度上解决大家的储粮问题。”呼和马场农牧业生产部部长张海滨介绍。

  为减少存储方面的损失,吐列毛杜农场在粮食存储上下了大功夫,对管理区内的6个大型粮仓进行了升级改造,粮仓内全部安装专用空调,能够实现电脑温制,达到储存标准,提升保质保鲜水平。

  据悉,兴安农垦最大限度地实现全程“机械化”,减少人力成本,就地取材,采取搭栈子、上楼子、聚丙烯围网圆囤、钢结构立体储粮装具等方式,实现离地通风储粮,减少储粮过程中造成的损失。

  在兴安农垦索伦牧场鑫聚源农牧业合作社内,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清选机正在出粮。“今年我们合作社已经收购玉米2000万斤,通过集中代收的方式,有效减损100余万斤,增收100余万元。”合作社负责人金智鑫说。

  索伦牧场正在推广“存粮在库”模式,倡导信誉良好、规模较大的粮食收储企业、合作社等参与到科学储粮工作中来,推动粮库与种植大户、农户、专业合作社展开合作,实现从“存粮在家”到“存粮在库”的转变。

  索伦牧场生产科科长高振东称:“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与大型粮食收购企业对接,为职工群众提供专业化的代储存、代清理、代烘干、代收购等服务,提升粮食保管水平。”

  兴安农垦副总经理李英国告诉记者,今年,兴安农垦共种植玉米76.28万亩,预计产量约34万吨,实现科学储粮25.5万吨,占垦区玉米总产量的75%,预计减损约1万吨,增收约2500万元。(完)


编辑:乌娅娜
图片新闻
  • 吴明亮:以民为先三十载 热血赤诚铸警魂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举办“世界慢阻肺日”主题义诊
  • 李希晓人物纪实 《探索者之歌》首映礼在呼和浩特市举行
  • “公安部直属机关优秀青年”赵云强:再出发 亦是精兵强将
  • 内蒙古阿尔山白狼镇鹿村 游客与鹿零距离接触
  • 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