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资讯广告

乌海供电公司:传统文化“圈粉”青年 成为新风尚

2023年02月27日 13:28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推广)

  走进乌海供电公司团员活动室,青年职工们正在面点师傅的指导下制作“花馍馍”,浓浓的民俗气息从小屋里弥漫开来。揉面、捏形、剪面、刻花……一块块巴掌大小的面团上下翻飞,变幻出各种形状花样,灵动活泼的小兔子、丰润饱满的福袋子,各个惟妙惟肖,小面团摇身一变成了“艺术品”,伴随着热腾腾的蒸汽,麦香味扑面而来,精美的花馍不仅象征着吉祥如意,也“蒸”出了满满的幸福感,寓意着来年的生活蒸蒸日上。“平日里都是看着妈妈蒸花馍,今天自己动手才发现制作传统美食这么有趣!”1999年出生的韩皓炀在参与活动时这样说道。

  近年来,伴随着“传统文化热”“国风国潮热”等现象的兴起,青年一代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追捧者”和“发扬者”,为了不断释放传统文化的活力与魅力,乌海供电公司借助年轻人擅长、喜爱的传播载体和渠道,让更多年轻人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传播中。

  中国的传统节日凝聚着华夏民族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以兴趣引路,强化青年认同,将传统节日与团日活动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了乌海供电青年接受传统文化浸润最直接有效的形式。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每逢端午节,该公司都会组织坚守岗位不能回家的外地青年在一起包粽子、编五彩绳,年轻人一边翻折着手中的粽叶,一边不亦乐乎地争论着以“咸肉粽”为代表的南方粽子和以“红枣甜粽”为代表的北方粽子究竟哪种更为美味。中秋节主题团日活动里,青年员工一边吟诵着“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一边将DIY的冰皮月饼从模具里脱离出来,桌子上摆放着大家刚刚做好的亮澄澄的小橘灯。

  刚刚过去的元宵佳节,入职不久的青年人同样成为制造“年味儿”的主力军——制灯笼、包汤圆、猜灯谜,以丰富的体验形式喜迎元宵佳节,感受浓厚的中国传统节日氛围和民俗文化。

  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除了基于特定的时间节点,日常创作年轻人青年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亦能有效拉近了传统文化和当代青年的距离。“走上台我乐开怀,心情激动唱起来。今天宣讲有特点,手里拿着竹板板。”乌海供电公司团干部宣讲展演的舞台上,两名青年讲习员正神采飞扬得打着快板,伴随欢快的节奏开展理论宣讲。小小的竹板从被称为“数来宝”的年代走来,走进了当代青年人的视野,助力形成了快板《继往开来启新程》、三句半《壮丽青春献给党》等一批接地气、传得开的文艺作品,潜移默化间也将党的理论“敲”进了青年人的心里,为理论宣讲注入了勃勃生机。该公司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用创新的形式和匠心为传统文化赋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融入青年职工的生活。

  国潮风起,文化大美。漫长的中华文明历程留下灿若繁星的历史文化遗产,书法艺术一定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笔。基于乌海市“书法之城”的地缘特点,该公司将翰墨书香渗透进青年职工的闲暇时光。“庆百年 传书香”书法主题团课上,团员青年正在全神贯注地临摹着书法老师的作品,轻提重按、圆转自如、左右翻腾、上下盘旋,不一会儿,“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春孕育无限希望 青年创造美好明天”等金句跃然纸上,字形正倚交错、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跌宕有致。在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加大的当下,青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书法艺术带来的片刻宁静在绽放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带给青年职工精神上的慰藉,具有深远的正能效应。

  在乌海供电公司的引导鼓励下,越来越多90后、00后职工在节假日身着汉服行走闹市,在哔哩哔哩网站上刷着文物非遗主题的纪录片,在抖音上做着复原传统工艺的守艺人……这些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抱有巨大的热情和信心,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凭借自身的厚重积淀成功“圈粉”,成为当代青年竞相追逐的新风尚。(安然)

  免责申明:本文为商业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用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编辑:张林虎
图片新闻
  •  台胞青年来大陆做交换生:大陆很大,时刻都有新体验
  • (新春走基层)锡林郭勒草原牧民:走百里地串亲戚 在家门口收快递
  • -20℃大车司机被困戈壁 内蒙古戍边夫妻民警深夜救援
  • 3.3米的大锅雪中开涮 特色“冰煮羊”让人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