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内蒙古集宁区推进移风易俗见行见效

2023年09月30日 22:53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9月日电(李爱平  郝梅)一大早,白海子镇泉脑村村民郝改梅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庭院打扫干净。

  她笑着说:“以前我不懂什么叫新农村,不理解为什么要搞环境整治。而现在,从破旧的土坯房,搬到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从挑水到现在用上自来水。村里村外整洁又干净,我现在就住在幸福新农村里。”

  为推动村民形成比文明家风、乡风、民风的良好局面,集宁区深化村民“积分制”管理,依托积分超市兑换、移风易俗“红黑榜”、评优选先等活动载体,广泛开展“最美庭院”“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系列评选活动,发动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并对积分排名靠前的村民实施精神和物质奖励,引导村民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金秋九月,行走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乡野间,一座座庭院白墙红瓦、错落有致,一条条村道平坦宽敞、向前延伸,一项项志愿服务引领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如今在集宁区的村镇里,讲排场、比阔气的少了,讲文明、比奉献的多了,文明新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装点着山城,吹拂着沃野。

  作为全国妇联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地区,集宁区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集宁区移风易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成立了移风易俗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一约四会”并发挥作用,明确班子成员、乡村干部以及网格员责任,给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不文明习俗戴牢“紧箍咒”,让移风易俗在村居民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伴随着古典乐曲,新人身着传统服饰步入婚礼现场,相互行礼、互换信物……近日新人罗娜在与丈夫领证后,在民政局打造的免费“喜堂”举办了简单的婚礼仪式。

  作为全国第一批婚俗改革实验区之一,集宁区深化推进婚俗改革,打造了“10室1中心1廊2堂”,为推动移风易俗提供了强有力的阵地保障。

  在所辖的一乡一镇及八个街道办事处设立10个婚姻家庭辅导调解室,通过引入公检法司、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队伍,为居民提供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家庭成员心理辅导等免费服务,促进婚姻家庭和谐与稳定。

  在婚姻登记综合保障中心建设了婚俗文化长廊,内设喜堂、特色颁证厅等,推出免费中式婚礼特色服务,引导新婚夫妻举办集现代简约、传承优秀传统婚俗于一体的婚礼仪式。

  在马莲渠乡大十号村打造了“农村大礼堂”和“大讲堂”,由村委会自主运行,为村民举办订婚仪式、红白事业等免费提供场所,同时用于开展宣传教育、家庭辅导调解等各类文明创建活动。

  “快板打一打,听我夸一夸。树新风、改陋习,推崇文明好礼仪,环境卫生大家搞,早晚必须勤打扫;婚丧嫁娶要简单,勤俭持家要牢记,要牢记……”近日,集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志愿者来到白海子镇小东号村,用快板说唱的形式向村民宣讲村规民约,深受村民欢迎。

  “以前,村里无论办婚事还是丧事,村民无形中都在互相攀比。如今,把移风易俗写进村规民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曾经的盲目攀比之风逐渐销声匿迹。”白海子镇小东号村党支部书记李志文对移风易俗带来的乡风之变颇有感触。(完)

编辑:奥蓝
图片新闻
  • 内蒙古阿尔山白狼镇鹿村 游客与鹿零距离接触
  • 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开幕
  • 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开幕
  • 兴安盟:开学“第一课”消防安全进校园
  • 通辽:检察官“夜市普法”
  • 向沙漠下了一个“订单”:乌兰布和沙漠里种出有机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