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内蒙古新闻

内蒙古检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以民事检察和解促诉源治理护北疆稳定

2023年12月28日 15:26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图为会议现场。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2月28日电(记者 乌娅娜)12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举办主题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民事检察和解促诉源治理护北疆稳定”新闻发布会。自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代表,以及自治区政法委、自治区司法厅、自治区人社厅、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相关部门人员受邀参加发布会。

  自治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孙庆杰通报近年内蒙古检察机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民事检察和解工作的情况,自治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郭培英发布了10个民事检察和解典型案例。

  2021年以来,内蒙古检察机关共促成民事检察和解案件652件,其中1个案例入选最高检听证和解典型案例,4篇经验做法被最高检刊发推广。今年,自治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被评为自治区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优秀集体。

  专项带动,在民事检察履职全过程贯穿“定分止争”新理念。开展“促进民事和解,助推诉源治理”专项活动,将“定分止争”的理念、“如我在诉”的要求贯穿于民事检察履职全流程。围绕涉民营企业、涉婚姻家庭、涉房屋买卖、涉邻里纠纷等民生“小案”,以及涉检信访积案、“骨头案”,耐心细致地释法说理、力促和解,在加强民事诉讼监督的同时,帮助当事人消除对立、寻求对策,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聚焦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维权困境,以诉前、诉中引导和解为重点,努力从阐明事理、释明法理、讲明情理三个维度开展工作,全力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2021年以来,共支持、帮助劳动者追索欠薪5797万余元。

  多元化解,在依法能动履职中构建“检察和解+”新机制。构建“检察和解+”工作机制,多维度化解矛盾纠纷,倾心书写检察为民暖心答卷。注重围绕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准确适用调查核实措施,提升案件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的精准度,找准矛盾化解的切入点、突破口和利益平衡点。努力搭建对话平台,做到“应听证、尽听证”,运用“充分主张、充分举证、充分审查、充分询问、充分引导”的听证方式析法明理。结合实际主动将检察听证室“搬到”草牧场、当事人居住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加强检法、检律良性互动,在维护司法公正的基础上,共同做好释法说理、服判息诉工作。

  多元共治,在助推诉源治理中彰显检察担当。抓“三端治理”,主动融入社会多元共治体系,凝聚合力努力实现多赢共赢。检察机关主动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行政机关、行业调解组织等,建立起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化解协作平台,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坚持依法解决纠纷,充分运用数字检察手段、司法确认、司法救助等方式,促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法治化水平。注重向专业力量“借智”,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专家学者的优势作用;注重向社会组织“借势”,凝聚律协、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力量,不断提升矛盾化解工作质效。聚焦案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充分运用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坚持源头防范、长效治理。

  发布会现场,伊金霍洛旗检察院检察官助理李志新讲述《最美的“手”护》,检察机关支持因交通事故死亡的环卫工人家属起诉追偿,同时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促进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整治,守护“车轮上的安全”。

  呼和浩特市检察院检察官助理杨雨洁讲述《一剂破解执行难的“良方”》,执行监督过程中,检察机关开出“以知识产权担保剩余债务履行”的良方,促成双方企业和解,有效破解执行难题,以务实举措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

  呼伦贝尔市检察院检察官郭宇讲述《数字赋能解“薪”愁》,检察机关研发“保民生纾民困,弱势劳动者民事检察监督模型”,通过筛查锁定农民工讨薪线索,引导双方诉前化解矛盾纠纷,并通过“检察和解+司法确认”的方式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依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完)

编辑:乌娅娜
图片新闻
  • 吴明亮:以民为先三十载 热血赤诚铸警魂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举办“世界慢阻肺日”主题义诊
  • 李希晓人物纪实 《探索者之歌》首映礼在呼和浩特市举行
  • “公安部直属机关优秀青年”赵云强:再出发 亦是精兵强将
  • 内蒙古阿尔山白狼镇鹿村 游客与鹿零距离接触
  • 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