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内蒙古新闻

内蒙古兴安盟的乡村工匠:匠心传承,筑梦乡村

2023年09月22日 16:40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9月22日电 题:内蒙古兴安盟的乡村工匠:匠心传承,筑梦乡村

  作者 张玮 曾令刚

  仲秋来临,内蒙古的农牧区进入丰收季,乡村工匠们也陆陆续续忙了起来。

  走进兴安盟突泉县水泉镇水泉村巧手工艺坊,今年52岁的兴安盟乡村工匠李凤华,正忙着制作草编笤帚。

  李凤华对编织的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细细叮嘱每一名师傅需要注意的关键事项。随着草编产生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好,2015年开始,李凤华自发组织附近的妇女到自家学习草编制作。

  “这样的半成品三指头,一天能编200个左右,活儿也不累,收益还是不错的。”突泉县水泉镇水泉村村民冷丽娟笑着介绍说。 

  2022年以来,兴安盟实施乡村工匠培养工程,通过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强化评价机制,发挥乡村工匠的带动作用。2022年,李凤华获评兴安盟高级乡村工匠。这项荣誉旨在激励她扎根本土,以实用技能带动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如今,李凤华的草编工作室共有15名工人,全部来自周边农村。

  截至目前,水泉镇已有20余名村民跟着李凤华从事草编制作,每人月均增收2000余元。

  如何让传统的草编技艺与时俱进?这是李凤华近几年一直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李凤华不断探索研究新的草编制品,在保持实用性的同时,对产品进行特别加工。

  为了打开网络销售模式,李凤华的儿子王振强还开了网店,通过电商销售草编制品。现在他的网店里有十余种笤帚产品,年收入能达到20万元。

  2022年以来,突泉县不断完善乡村工匠培训、培育体系,加强技术指导,提升农村农业实用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技能,激发乡村工匠创新创造活力,为突泉县乡村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在突泉县艳梁农业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乡村工匠高国艳正在教授社员学习植保无人机的操作流程以及用药规范等内容。

  1975年出生在平原村的高国艳是一位普通的农民。2009年,他成立了突泉县艳梁农业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高国艳决定围绕“土地”做文章,采用“合作社+农户”的土地托管模式,让农民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到合作社工作,实现“土地托管+就近就业”的双份收入。

  “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我每年就能有两笔收入。还能学到一些农技,真是不错呢!”平原村村民韩国柱家有100多亩土地进行了托管,自己在合作社找了份工作。

  韩国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00亩玉米地给合作社进行管理。到年底,除了玉米收成,就近务工还能让我每年增收4万余元。”

  为提高社员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合作社定期邀请农业专家进行面对面授课指导,传授种植技术,讲解管理要领,发放科普资料,高国艳还定期组织农技培训,组织参加重大农业生产交流活动,学习观摩先进粮食种植合作社种植经验,不断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粮食生产稳产高产。

  目前,高国艳的合作社托管种植甜菜、玉米、小麦、谷子,总面积达2.2万亩,实现了耕地、播种、防害、收割、销售的“一站式保姆服务”,带动农户167户,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合作社年纯利润达60多万元。 

  2022年以来,突泉县已培育认定乡村工匠89人,涵盖了种植养殖、家政服务、传统技艺等多个领域。预计到2023年底,突泉县计划认定66名乡村工匠,把他们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让他们在传承传统技艺、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中发挥作用。(完)

编辑:陈峰
图片新闻
  • “中国马城”为什么是包头?
  • 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开幕
  • 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开幕
  • 兴安盟:开学“第一课”消防安全进校园
  • 通辽:检察官“夜市普法”
  • 向沙漠下了一个“订单”:乌兰布和沙漠里种出有机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