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内蒙古新左旗扎实推进党性教育研读基地建设

2021年01月06日 11:19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月6日电 题:内蒙古新左旗扎实推进党性教育研读基地建设

作者 王俊荣

2020年初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党员干部集中培训的影响,新巴尔虎左旗委组织部、党校联合创建党性教育研读基地(以下简称为“研读基地”,挂“旗党群服务中心红色书吧”牌子)。“研读基地”在党校原有图书室的基础上改建而成。以传承红色基因,研读红色图书经典原著为抓手,通过组织学员开展“线上线下+课上课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读,用红色经典原著来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有效推进边境牧区红色培训阵地建设,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坚“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坚持“研读基地”建设与基层支部学习相结合,着力打造党员听的懂、乐于学的线上“红色讲堂”。

旗委组织部、党校突破时空对理论宣讲的限制,充分利用“研读基地”线上平台,开辟“牧民党员讲堂”、“机关党员讲堂”、“电子图书研读”线上微党校,实施“1+N”培训,(一个网上党校、N个宣讲新思想微信群平台),有效拓展边境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马列经典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渠道。

一是开设线上“牧民党员讲堂”,重点服务民族地区嘎查级党组织学习培训。根据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制定符合嘎查牧民党员线上培训计划,采取线上蒙语视频讲座、语音讲座、微电影、动漫、各种专题片等形式,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法规等及时传送到基层,不断满足牧民党员群众对政策理论和生产生活等相关知识的需求。全年,录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五中全会精神解读》等党的理论、党性教育的蒙语视频专题讲座30部。

二是开设线上“机关党员讲堂”,重点服务旗直机关、社区、两新党组织学习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优化课程内容,以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为契机,推出线上红色教育“机关党员讲堂”系列课程。将全会精神、党章党规、生态建设、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十四个专题,20多个讲座在线上发布,从而实现培训对象全覆盖,做到疫情防控“不松劲”、干部学习充电“不断线”。

三是开设线上“电子图书研读”,重点服务全旗党员干部职工自主理论学习。将电子图书阅读功能拓展到线上,将所有图书资料书目清单及电子图书传到网上图书馆,满足党员根据自己平时的阅读需求借阅和线上阅读。成立党校“阅读基地”线下借阅处,专人负责,机关党员干部随时可以借取“阅读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藏书。

二、坚持“研读基地”建设与党校主业相结合,着力打造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阵地”。

把“研读基地”作为党员干部理论培训的一种延伸,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核心内容。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核心内容放在党校培训和基地建设的突出位置,精心设计教学专题,引导学员读原著、学经典、取精髓,用原著学习夯实理论基础,以理论基础强化理想信念。主体班次培训确保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不低于总课时的70%。

二是突出党员领导干部这一重点群体。重点抓好科级领导干部、年轻后备干部、嘎查社区非公组织等基层干部理论学习这一重点群体。依托“阅读基地”,定期举办主题论坛、干部讲坛,引导学员讲党课、讲体会、讲心得,分享学习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收获和经验。

三是突出“双语”培训阅读这一模式。继续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总书记重要讲话蒙汉“双语”课程集体研发力度。依托党校党员干部培训主阵地、微党校线上宣讲和阅读平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蒙汉“双语”课程及视频专题讲座及时上传,满足牧民党员线上线下培训阅读的需求。

三、坚持“研读基地”建设与教学改革相结合,着力打造讲党性、有信仰“红色熔炉”。

“研读基地”为教师和学员学马列、讲马列提供大量的理论素材和资料,在保障教师“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层面支撑。

一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研读课”,推动用学术讲政治。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研读课程实施意见,推出一批具有学术框架和科研含量、理论高度和现实维度、学员参与程度高、教学效果好的专题课程。建立健全教师集体备课制度,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研读”集体备课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要提升课堂教学技能,更好地把握党校教学规律,也要在研究党的理论的过程中,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实现业务能力和党性修养的双提升。

二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党性教育课”,推动用学术讲政治。抓好党性教育这个共产党人的“心学”,在科级班、青干班等主体班次上,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党性教育读书活动。重点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开发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边境党建、国防教育系列蒙语特色的党性教育课程。

三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红色实践课”,推进用学术讲政治。深入挖掘诺门罕战争、额布都格国门党建等红色教育资源,推动红色文化教学点标准化建设。按照“四个一”(一堂特色鲜明的教学课程、一次生动的现场观摩体验、一本内容详实的学习辅导材料、一部引人入胜的电视宣传影像)的标准,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红色教育”课程。开辟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培训经典教育线路,突出现场教学比重,加大红色影片进党校,经典案例进课堂比重。主体班次组织学员集中观看“青年马克思”等红色经典影片,不断强化意识形态教育。

四、坚持“研读基地”建设与教学科研相结合,着力打造出思想、出成果的“红色智库”。

“研读基地”为党校推进科研工作提供了理论智库支撑,成为了科研咨政工作的一块主要阵地。

一是将“研读基地”建设成为理论科研资料查阅的阵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推进的力度,及时更新和补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著作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实践成果的文字及音像资料,为教学科研课题提供丰厚的理论参照。

二是将“研读基地”建设成为科研文章组织起草的阵地。组织课题组集体研究“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等重点立项课题,形成一系列有学术价值、能指导实践、务实管用的研究成果,为服务各级组织提供决策参考。

三是将“研读基地”建设成为学员参与理论研究的阵地。围绕旗委政府中心工作任务,抓住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重大问题,让培训学员共同参与咨询报告的撰写,确保学员在研究问题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能力。

五、坚持“研读基地”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着力打造风气清、作风好的“红色校园”。

以“研读基地”建设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开展“读马列、讲党史、唱红歌”书香校园系列主题活动,陶冶教师情操、凝聚团队力量。

一是突出“姓马姓党”,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以“名师工程”为抓手,以公开考录招聘的形式,引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蒙汉双语高学历教师,补齐师资力量不足的短板。加强选派教师到上级党校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的力度,着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是强化“初心使命”,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突出党建引领,开展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系列主题阅读日活动,教育机关干部守初心、担使命,不断完善“三重一大”等机关制度建设,从严治校构筑起系统完整、科学规范、实用有效的制度体系。

三是强化“学风学纪”,抓好学员校内管理。严格学习管理、组织管理、生活管理。完善《主体班次学员管理规程》、《主体班次学员通报制度》、《组织部和党校教师“双带班”制度》等学员管理机制,真正做到在管中学、在学中管、管学相长。(完)

编辑:胡永凤
图片新闻
  • 难忍寒冷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秃鹫到牧民家求救
  • 内蒙古小伙制作“天然冰箱”走红
  • 废弃锅炉房“发挥余热” 变身网红图书馆
  • 嫦娥五号回归 他们的关键词是“自豪”
  • 内蒙古雪原现萌物沙狐 摄影师近距离接触
  • (抗击新冠肺炎)满洲里市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启动 现场秩序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