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包头金街:民族传统技艺的大观园

2023年09月21日 10:48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妙法禅寺古老的禅音不断回响、走西口时古道驼铃的回响萦绕耳旁……包头市东河区作为包头的发源地,“因商而兴”“因商而聚”,是“西口”“商贸”“民俗”文化的融合之地,素有塞外通衢、粮食药材皮毛集散地的盛名。一处处历史遗迹和革命遗址,讲述着千百年来包头市的前世今生和东河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去与现在,48.4万各族儿女,在这片历史底蕴深厚的土地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谱写出壮丽东河诗篇。

  来到包头金街,最引人注意的是8根“十六社”招幌立柱,它们分别讲述:忠义公立社、绒机社、鲁班社、合义社等十六社,清朝光绪年间以来,皮毛类商品成为国际商品,价值剧升,作为西北重要的皮毛贸易集散地,老包头商业更趋活跃。伴随着贸易的兴盛和交通便利,包头逐渐衍生出以“皮毛业”为引领的“九行十六社”,这些店铺都是因走西口而繁荣,呼应了老包头商贸鼎盛时期“九行十六社”蓬勃发展的历史场景。包头金街是百年前晋商乔家在包头的商脉宝地,周边五大宗教和谐相处,商贾云集,是包头市早期的文化、宗教、商贸聚集地,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

  包头金街占地面积94亩,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呈“一轴两街三核”的空间布局,包含22栋独立建筑和T字形新建商业街区。徜徉在古街巷中,抬头可见的“复盛公”“复义和”“义盛泉”“永合成”等知名商号招牌,每一个老招牌都是一个商业传奇,曾见证了老包头的繁荣,见证了人世百态,更见证了一座城市的人间烟火。

  东河区作为老包头文化的发源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六合枕传统手工艺中“细、秀”的技法融合了各民族文化元素,深受群众喜爱;德记手工糖传承近百年,产品远销港澳台地区;“守艺”工作室的作品传承了蒙古族银饰融合各民族文化的元素,制作的手工艺品,已远销东南亚,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徐氏杏干口感先甜后酸,口味独特,回味浓郁;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丰富绚丽的民族民俗文化,不仅走进街区,也走进了群众心中,传统文化节日与街区非遗文化的有机结合,充分彰显了民族团结、和谐共融、情感相依的精神内涵。溯源各民族几千年交往交流交融所形成的文化,则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可或缺的思想源泉。包头金街的晋风晋韵、业态多样、文墨书香相得益彰,构建了传承中华文化的民族传统技艺大观园。

  老街旧巷,回首都是过往,青砖灰瓦,写满岁月悠长。现在的包头金街提档升级,迎来九江集市、茶马互市两大主题街区的全新改造,“老包头”商贸文化的光影犹存,见证着包头金街高质量发展的坦途。(文/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 丁宁)

编辑:张林虎
图片新闻
  • “中国马城”为什么是包头?
  • 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开幕
  • 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开幕
  • 兴安盟:开学“第一课”消防安全进校园
  • 通辽:检察官“夜市普法”
  • 向沙漠下了一个“订单”:乌兰布和沙漠里种出有机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