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科教文卫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庚续团结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2023年08月23日 11:00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8月23日电(孟荣涛 娜仁其木格)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麓的土默川平原,是一个以蒙古族、汉族、回族等33个民族组成的和睦大家庭。2018年,土默特左旗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新时代新征程,土默特左旗准确把握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有效发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重要作用,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典型带动和示范引领,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有形有感有效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团结友好世代延续,成就历史佳话。土默川平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因蒙古土默特部分封于敕勒川一带,故被冠以“土默川”之称。16世纪,阿勒坦汗达成蒙明互市,实现蒙明友好,边境安宁和谐。明代诗人王世懋的诗歌《华夷互市图》,描述了蒙汉人民的和睦相处,蒙明互市带来的互惠互利等内容,生动展现了当时各民族友好往来的日常生活景象。

  明末清初,土默特左旗今塔布赛村,只有1户云姓蒙古族人家。清乾隆年间,山西的南姓、郭姓、王姓、孟姓4户汉族人家陆续搬来,至此,这里成为5户人家共同的家园。当时,村子名为“塔布子”,蒙古语意为“五家村”,蒙汉村民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互帮互助、和谐和睦。此后的几百年来,这里的人民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谱写了团结友爱的历史佳话,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代表和光辉典范。1965年,深谙家乡历史渊源的乌兰夫同志,建议将村名“塔布子”改为“塔布赛”,蒙古语意为“五家村好”,生动诠释了这里世代传承的各民族团结友好的精神。

  一个地方的名字承载和见证着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土默特左旗的友好村素有“民族村社”之美誉,生活在这里的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等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互相尊重民族文化,全面发展教育事业,繁荣发展民族产业,广大群众以团结友爱映射和彰显出命名“友好”的初心本色。

  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成为精神典范。土默特左旗是乌兰夫、荣耀先、贾力更、奎璧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乡。20世纪初,很多志向远大的蒙古族青年,从土默川奔赴北京,在蒙藏学校寻求救国救民之道。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蒙藏学校的青年学生荣耀先等参加了五四运动游行,以《蒙藏学界之愤激》为题,在《晨报》上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吾蒙藏学生,亦国家之份子”的赤诚宣言。建党之初,李大钊同志直接领导和参与在蒙古族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共产主义先进分子。1923年,荣耀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第一位蒙古族中共党员。为培养少数民族革命力量,同年秋,接受李大钊同志指示的荣耀先回家乡动员进步青年到蒙藏学校学习,此行共招收30多名蒙古族青年,其中包括乌兰夫、多松年等人。这些青年学生用满腔热血倾诉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铮铮誓言。在党的领导下,土默特左旗5000余人前赴后继投身革命,荣耀先、多松年、李裕智、贾力更、高凤英等2450多名土默特儿女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后,75名土默特战士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社会建设时期11人被追认为烈士。红色精神薪火永续,始终贯穿土默特各个发展阶段。

  作为底蕴深厚的红色革命老区,土默特左旗被誉为内蒙古革命的发祥地、红色摇篮。乌兰夫故居作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面向全社会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旗各中小学校以构建课堂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要作用,依托宝贵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少先队活动课、共青团团课、国旗下演讲等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挖掘红色文化时代价值,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增强启智润心功能,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团结友爱精神。

  挖掘友好交往历史,夯实团结根基。土默特左旗深入挖掘民族团结历史积淀与红色文化深厚底蕴,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注重以生动史料再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土默特左旗率先组织专家学者编纂《土默川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制作馆藏清代档案缩微胶片,出版《土默特历史档案集粹》《土默特左旗档案馆藏清代蒙古文档案选编》等,深入挖掘和全面展现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共同生活、共同发展、共同建设家乡的史实。

  紧密结合实际需要,土默特左旗制定并落实《土默特左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8+N进”活动方案》等工作方案,以“8+N进”牵头单位联创共建形式合力推进工作。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8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苏木乡镇(街道)、进社区(嘎查村)、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拓展延伸为“8+N进”,做好创建宣传教育,保障民生促进团结,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激发全社会正能量。同时,以“进家庭”为基本抓手,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性作用,以培育良好家庭环境和优良家风家训为根基,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完)


编辑:奥蓝
图片新闻
  • 通辽:检察官“夜市普法”
  • 向沙漠下了一个“订单”:乌兰布和沙漠里种出有机菜
  • 探访锡林郭勒草原上,“有颜”又“有趣”的航空科普馆
  • 额尔古纳的夏季美景
  • 兴安盟:消防趣味运动会 “六一”乐学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