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锡林郭勒草原牧民和野生旱獭:善待对方,和谐共生

2023年07月24日 09:38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锡林郭勒7月22日电 题:锡林郭勒草原牧民和野生旱獭:善待对方,和谐共生

  作者 奥蓝

  时近7月末,锡林郭勒中北部的广袤草原不久前还稍显干旱,如今经过连续两周几场雨水的洗礼,焕发勃勃生机。这些天,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沿中蒙边境线的大片草场上,又时不时就能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旱獭的踪影了。

  这里处于典型草原地带,人畜都较少,植被的原生面貌保持较好,是野生旱獭的理想栖息地。

  我国第一个以黄羊、旱獭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内蒙古阿巴嘎旗黄羊旱獭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就坐落在这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保护区之外的牧民草场上,也有好多野生旱獭。平日里,它们与牧民互不打扰对方的生活,和谐共生。

  但每一个牧民又都是守卫旱獭的“哨兵”。以前,草原上偶然能遇到打枪偷猎或偷偷在草原上放捕猎夹或毒药的人。每当这个时候,牧民们就会挺身而出,或斥责偷猎者,或偷偷把伤害旱獭的工具处理掉。

  “牧民根本不在乎什么保护区。在我们看来,只要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是保护区。”牧民苏德住在巴彦图嘎苏木,他家的部分草场就在保护区中。“旱獭是活的,能跑、会打洞。虽然政府划定了保护区,它们并不会乖乖住在里面。”

  现如今,这样的捕猎者几乎看不到了。但是旱獭天性怕人,一看到牧民就会早早钻到洞里去。

  “我们都是共同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生灵。”脑木罕嘎查牧民阿拉德日图家里有8000亩草场,他告诉记者,这几年,旱獭一年比一年多。

  虽然日常互不打扰,但看到需要帮助的旱獭,牧民们也会坐不住。

  几年前的一场大雨,让不少旱獭洞被淹。巴彦图嘎嘎查牧民布日古德和父亲放牧过程中曾发现6只无家可归、瑟瑟发抖的旱獭,其中5只是幼崽。父子俩在地势高的地方帮这6只旱獭安置了“新家”。

  “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野生动物,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布日古德今年还不到30岁,救助旱獭时他还给自己拍了照片留念。

  近年来,当地不少嘎查都在实施草畜平衡工程,这也变相地改善了旱獭的生存环境。以脑木罕嘎查为例,嘎查于2019年将5000多亩集体草场和部分牧民家草场申报为生态修复区。

  “90后”牧民海日罕2018年大学毕业返乡后,一直在附近的边境草场放牧。他告诉记者,爱护动物的坚持是源于牧民骨子里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世事万物的包容和善良。“这是草原文化中蕴含的大智慧,牧民们从不会表达,但是会默默把这份坚持传承下去。”(完)

编辑:乌娅娜
图片新闻
  • 探访锡林郭勒草原上,“有颜”又“有趣”的航空科普馆
  • 额尔古纳的夏季美景
  • 兴安盟:消防趣味运动会 “六一”乐学新技能
  • 中国“北方第一所”踏雪巡边:来自北纬53°的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