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动态

土地托管、以工代赈成“时尚” 内蒙古乡村为富民振兴配上“金钥匙”

2023年03月31日 08:53   来源: 中新网

  中新网呼和浩特3月30日电 题:土地托管、以工代赈成“时尚” 内蒙古乡村为富民振兴配上“金钥匙”

  作者 张玮 曾令刚

  “家里的耕地都托管给了村里的合作社,他们负责种地,我只管收钱,腾出精力还能在合作社谋份长期工的营生,多一份收入。”春耕在即,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平原村村民周金玉忙着在合作社的大棚里育甜菜苗,一点儿也不用操心家里的300多亩地。

  在突泉镇,土地托管成“时尚”,高国艳是领路人。

  2009年,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优势,高国艳率先带领21户农户创办了突泉县艳梁农业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看到村民们种地机械化程度不高,单打独斗无法形成规模,增收不明显,高国艳从2016年开始探索土地托管模式,把农户的耕地集中起来。

  “发挥合作社现代化机械设备优势,通过集中种植、科学管理、统一经营,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也让农户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养殖或务工中。”高国艳如是说。

  周金玉告诉记者:“以前,一家人种300多亩地根本忙不过来,一年到头人被‘拴’在地里,技术、设备、精力都跟不上,产量也上不来。托管后,合作社提供耕地、播种、防病虫害、收割、销售一站式保姆服务,不仅省了心,收入也增加了。”

  高国艳介绍,目前,合作社托管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全程托管,由专业团队代替农民进行耕种、田间管理、防病虫害、收割等全部生产环节;另一种是半程托管,农户将部分生产环节交给合作社完成。

  机械化、科学化种植带来高效益、高产量,同时,合作社以出厂价为托管户统一批量代购农药、种子、化肥及其它农资,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去年,6个村庄的162户农民共托管土地23000亩。其中,种植甜菜3000亩、谷子7000亩、玉米13000亩。”高国艳说,“我们只收取农机服务费用,粮食不管卖多少钱都是农户自己的收入。因此,土地托管模式越来越受欢迎。”

  2023年,突泉县粮食生产托管服务面积预计可达55万亩,覆盖脱贫户和监测户6.8万亩,托管服务组织数量达380家。

  挥锹挖坑、铲土压苗……太阳刚刚升起,突泉县学田乡利民村的80多名村民就在村外的山坡上忙了乎起来。

  “我们把树坑挖好、苹果梨树苗栽下,不仅能拿到务工的工资,苹果梨树到盛产期收益还有分红呢!”顺着村民朱振和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棵棵泛着新绿的苹果梨树苗在山地上绵延。

  初春时节,当地村民通过“以工代赈低产林改造项目”迎来增收新机遇。

  利民村党支部书记吴天宇说,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吸纳农民参与到造林、护林、营林各个环节,既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又提升了土地综合利用效率。“这个项目中,全年预计吸纳2000余人次就业,劳务报酬需发放超30万元。”

  为保证新苗的成活率,经济林建设项目灌溉工程也在加紧施工,灌溉系统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把低处的地下水抽到高山上,储存在山上的蓄水池中,需要灌溉时再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到林地中进行滴灌,每个1000吨蓄水池可以滴灌500亩左右的经济林,滴灌周期为一周。

  “在保障经济林灌溉所需水量的基础上,富余的水可以为高标准农田灌溉用水,也可以支援其他农业生产,在不产生电力费用的情况下,力争创造更高效益。”突泉县学田乡乡村振兴办主任王晓飞说,该项目预计5月初投入使用。

  2023年,突泉县“以工代赈低产林改造项目”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250万元,累计实施面积4500亩,涉及9个乡镇。(完)

编辑:奥蓝
图片新闻
  • 中国“北方第一所”踏雪巡边:来自北纬53°的戍守
  • 曲悠扬 歌嘹亮 苏尼特左旗乌兰牧骑组织“走边关”惠民演出
  • 包头市消防救援支队备战防凌积极应对凌汛灾害
  •  台胞青年来大陆做交换生:大陆很大,时刻都有新体验
  • (新春走基层)锡林郭勒草原牧民:走百里地串亲戚 在家门口收快递
  • -20℃大车司机被困戈壁 内蒙古戍边夫妻民警深夜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