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资讯广告

数智移动 实事为民丨践行“沙漠愚公”精神,建设大漠黑城通信“绿洲”

2021年10月22日 14:25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图为黑城遗址。摄影:张杨

图为苏和老人初到黑城的资料照片

图为苏和老人家中张贴的唯一一幅画 ,小孙女手绘。摄影:郑智军

图为苏和老人和家人在黑城边种植的梭梭林。摄影:张杨

图为内蒙古移动为苏和老人家搭建的互联网专线。摄影:郑智军

  (推广)  

  黑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巴丹吉林大沙漠北缘,建于公元九世纪的西夏政权时期,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历史上,这一带被称为居延绿洲,但由于气候变化,战乱频繁和过度开垦,绿洲终被黄沙吞噬,流沙漫过黑城10多米高的城墙,堆起了连绵的沙丘。

  2004年,时任阿拉善盟政协主席的苏和主动向组织申请提前两年辞去职务,带着“黑城不能在我们这辈人手上消失”的愿景,义无反顾地回到700公里外的老家额济纳旗,在沙化最严重的黑城脚下“安家落户”。在额济纳旗,说到苏和,老百姓们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一位正厅级干部,放着舒适安逸的退休生活不去享受,非要一头扎进沙漠里,克服着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肩挑手抗,种植梭梭绿化沙漠,而这一种就是17年。

  家里的小孙女曾问他,“爷爷,您在大漠里这么辛苦地种梭梭,可是这梭梭长得也太慢了,等它们长大了要10年,那您都80多岁了,还怎么享受啊。”苏和老人温和而强有力地告诉小孙女,“孩子,我享受不到没关系,你们可以享受得到,咱们的子孙后代可以享受得到啊!” 

  然而,2021年6月,噩耗传来,苏和老人因病医治无效逝世,永远离开了这片他曾17年如一日只做一件事的土地。

  2021年10月,内蒙古移动媒体行记者一行来到苏和老人曾经挥洒汗水与风沙搏击的地方。当见到苏和老人的老伴儿德力格老人时,她难掩忧伤,同时又哽咽地感慨道,“现在的环境好多了。当初我们来的时候,什么也没有,没水、没电,地上光秃秃的,全是沙子。” 

  17载,6000多次早出晚归,苏和老人和老伴儿德力格先后在沙漠上打了8眼井,亲手栽种3000多亩、9万多株梭梭树,如今成为阿拉善盟面积最大的人工梭梭林之一。

  “额济纳旗的西居延海干涸了,黑河也是季节性河流,这就是沙尘暴的根源,如果现在不加紧治理,就会影响到我们后人的生态环境。阿拉善盟境内有乌兰布和、巴丹吉林、腾格里3座大沙漠,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治理沙漠就好比愚公移山,但如果大家都能参与进来,状况就不一样了。”因为苏和老人的这句话,内蒙古移动人也行动起来。

  2019年,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在了解到苏和老人的模范事迹后,高度重视,专门派出工作组实地了解情况。随后,为苏和老人免费架设了一条价值10余万元的互联网专线,彻底帮助老两口实现了与外界的网络通信。与此同时,还与苏和老人、阿拉善盟慈善协会共同签订了《防风治沙生态保护捐赠协议》,捐赠梭梭树苗10万株,每年还向苏和老人捐赠5万元的防风治沙生态保护资金。现在,苏和老人的家中,互联网专线、电脑、无线wifi、看家宝等设备一应俱全。孤寂的大漠深处,不再是信息孤岛,他们希望两位为了大漠绿化的老人苦了身,但别再苦了心。

  “现在,苏和老人虽然走了,但我们要将‘沙漠愚公’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德力格老人希望能继续守着这片梭梭林,我们也会继续支持德力格老人。”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分公司总经理孙东东表示,他们正在积极与当地林业部门沟通,希望继续为大漠的绿化,贡献出信息化的力量。

  古时太行山下“愚公移山”为子孙后代寻求出路,现今 “沙漠愚公”苏和为了守住这片土地在黑城遗址脚下义务植树17载。如今,受苏和精神的感召,两座移动通信基站,矗立在大漠黑城周边,为前赴后继的沙漠植绿人和每年数十万国内外游客提供通讯保障。一代又一代的移动人,也将秉承大漠愚公精神,坚持不懈、排除万难、久久为功,建设大漠黑城通信“绿洲”。(郑智军、高昕)

编辑:胡永凤
图片新闻
  • 内蒙古巴彦淖尔:“红色引擎”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 第八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在内蒙古启幕
  • 额尔古纳“税小桦”提升纳税人满意度 税费申报问题最短仅需1分钟
  • 包氏正骨蒙医医院在呼和浩特挂牌成立
  • 内蒙古赤峰:小小食用菌 致富大产业
  • 呼和浩特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诗歌朗诵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