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内蒙古新闻

通讯:中国仅存的狩猎民族:保护濒危民族文化进行时

2021年03月11日 18:13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

图为头戴狍角帽的鄂伦春猎民。

图为狍角帽。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3月11日电 题:中国仅存的狩猎民族:保护濒危民族文化进行时

  中新网记者 张玮

  “欢迎大家走进鄂伦春,体验鄂伦春族的传统文化,感受狩猎民族的小康生活。”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人大主任代喜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邀请。

  鄂伦春族是中国三少民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之一,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小兴安岭地区,曾过着游猎生活。1953年,鄂伦春人告别传统的狩猎方式,下山定居;1996年,他们放下猎枪,开始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养殖业和旅游业。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伦春族现有8659人,其聚居地鄂伦春自治旗现有鄂伦春族2957人,其中,鄂伦春族猎民仅1072人。

  作为中国最后的狩猎民族,鄂伦春族很多传统文化濒临消失,加快保护濒危民族文化势在必行。

  狍皮制作技艺是鄂伦春人在世代游猎生产生活中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2015年被列入《第五批呼伦贝尔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8岁的猎民满古梅是鄂伦春族狍皮手工艺匠人,缝狍角帽、制狍皮衣的手艺传承到她这里已经是第五代。2010年,满古梅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项目--鄂伦春族兽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原始密林中的野生动物资源极其丰富,古老的鄂伦春人衣食住行都是从野生动物身上获得。”满古梅像宝贝一样捧着自己制作的狍角帽向记者介绍,狍子的头围和人的头围大小相似,鄂伦春人用完整的狍子头部皮毛制作狍角帽,称其为“灭塔哈”。

  狍皮制作看似简单却是个精细活,从“熟”皮子、剪皮子到搓狍筋,从小跟着母亲学习狍皮技艺的满古梅做起来得心应手。“狍角帽是我的拿手绝活,一天就能做一个。”

  “顶部保留狍子角,将眼圈部分镶上黑色布或以黑色皮子做成眼睛的形状。”满古梅仔细介绍着,“耳边的帽耳平时翻在帽子外围,天气冷的时候放下来。不仅保暖,还美观。”

  狍角帽的佩戴在鄂伦春族有着特殊的讲究。“笔直的狍角戴在头上像雄鹿一样英姿飒爽,鄂伦春男人多在节日和喜庆的日子才佩戴。”满古梅说。

  如今,鄂伦春族虽然已经结束了游猎生活,却还是想把千百年来的狩猎文化传承下去。

  鄂伦春自治旗文化和旅游局官方认为,首先应当大量搜集兽皮制品加以保护,同时,抓紧培养兽皮制作技艺人才,并对兽皮文化进行研究整理,出版有关书籍,把它做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保存下来。

  “别人向我要,我也不给了,做不动了。”已近古稀之年的满古梅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自己所掌握的民族技艺传授给更多年轻人,“谁想跟我学,我都免费教会为止。”

  记者了解到,除了狍皮制作技艺,还有桦皮技艺也被列入鄂伦春族濒危项目进行重点保护。2015年,这两项技艺传习展示馆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库并开工建设,目前已进入布展阶段。(完)

编辑:陈峰
图片新闻
  • 科技创新政策宣讲进商会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在行动
  • 内蒙古欲让“蒙”字标走向世界
  • 难忍寒冷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秃鹫到牧民家求救
  • 内蒙古小伙制作“天然冰箱”走红
  • 废弃锅炉房“发挥余热” 变身网红图书馆
  • 嫦娥五号回归 他们的关键词是“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