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今日要闻

渔业转产 记乌梁素海渔民的上岸新生活

2023年10月20日 09:37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乌梁素海之美,美在水,也美在苇。

  蒙古语意为“红柳湖”的乌梁素海,原为黄河故道,被称为黄河的“自然之肾”。

  作为全球荒漠与半荒漠地区少见的大型草原湖泊,乌梁素海阻止了乌兰布和沙漠向东侵蚀,是中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关键地区,承担着调节黄河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气候等重要功能,也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

  以前,当地有人利用芦苇造纸,尽管有一定的效益,但有污染,不环保。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统筹推进乌梁素海全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和保护开发,启动实施“渔民上岸”,全面禁止乌梁素海违规养殖行为,转变渔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芦苇画和芦耳就是乌梁素海反哺渔民最好的馈赠。

  “乌梁素海的芦苇,一眼望不到边……”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的这首民歌,真实记录了乌梁素海芦苇的茂盛。

  连军强从小就喜欢用芦苇编织各种小玩意儿,长大后拜访名师、潜心学习,最终成为一名技艺娴熟的芦苇画制作人。

  “乌梁素海盛产芦苇,把芦苇经过采、泡、割、刮、染、烫等十几道程序,就能形成形象逼真、轻巧可爱、立体感强的芦苇画。”连军强说。

  据了解,连军强的芦苇画面60%为芦苇自然色差,另外20%颜色用最传统的染布方法添加矿物质颜料煮制,还有20%左右则用熨烫碳化而成。

  为让更多人学习芦苇画制作技艺,掌握一门手艺致富增收,连军强在一个废弃的学校里成立了实训基地,手把手教徒。

  “我这里大部分都是残疾人,芦苇画非常适合为残疾人员开辟的一条创业之路。”连军强说,芦苇画不仅充分利用了乌梁素海芦苇资源,也带动了当地民众增收致富,他也被评为“中国乡村工匠”,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芦苇画代表性传承人。

  “大家曾在乌梁素海靠水吃水、打鱼为生,如今上岸谋生,成了手工艺人,同样是靠海吃海,同样能致富增收。”芦苇画制作人安月敏说。

  乌梁素海实业有限公司管辖的乌梁素海水域面积44万亩,其中芦苇生长区面积为20多万亩,每年可生产芦苇近10万吨。

  2019年底,该公司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建成乌梁素海芦苇培育种植黑木耳厂,引导渔场职工自建栽培棚种植黑木耳和灵芝,发展黑木耳种植产业。

  “这就能解决乌梁素海芦苇积压、没有土地、职工年龄偏大、技能缺乏等诸多问题,也能够拓展芦苇利用渠道,为当地职工提供就业渠道,实现增收致富。”负责人徐金山说。

  在乌梁素海渔场坝头的海子边,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由于这里培育芦耳的菌棒是用70%的芦苇和30%的玉米芯作为基础原料制作的,所以被称芦耳。

  “这几年,乌梁素海的水质变好了,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生长。菌包入棚后,芦耳在生长过程中,只需按时浇水,这里的芦耳是无污染纯绿色食品,口感优于木耳。”渔场职工李涛看来,总有一天,乌梁素海会回到记忆中的模样。

  芦苇画和芦耳只是乌梁素海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统筹推进乌梁素海周边群众的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增收致富等工作,妥善解决好渔民上岸问题,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水肥一体化项目,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来源:欧洲时报网 文/令狐弓长、纳努克)


编辑:张林虎
图片新闻
  • “公安部直属机关优秀青年”赵云强:再出发 亦是精兵强将
  • 内蒙古阿尔山白狼镇鹿村 游客与鹿零距离接触
  • 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开幕
  • 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开幕
  • 兴安盟:开学“第一课”消防安全进校园
  • 通辽:检察官“夜市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