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百姓生活

“鄂”城发展 “电”力赋能--好水好电出好鱼

2021年05月20日 10:54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

图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

图为吕满贵正在展示新鲜出塘的大鲶鱼。

图为电力工人在为东海心村10千伏线路安装智能断路器。

图为渔家乐开展亲子捕鱼活动。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5月20日电(任慧林 兰宁)打鱼划划渡口船,鱼米之乡大树湾。渠道纵横、田陌相连,塑造了“鱼米之乡”--达拉特旗大树湾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绿色家底”。

  这几年,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开展,让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得到了实惠,让幸福小康真正入得画来。

  农网改造 “蜘蛛网”变“四线谱”

  清晨5点,东方刚出现瑰丽的朝霞,家住东海心村的养渔户吕二旦和吕满贵兄弟俩就来到自家鱼塘口,打开增氧设备的电开关,呼噜噜的水泡很快翻滚起来,“今年鱼个头还挺大,应该是个丰收年,这要多谢供电局的帮助啊!”

  东海心村因上电较早,被列入达拉特旗第一批农网改造项目。“村委上世纪70年代末出资建的线路,用了快40年,遇到用电高峰常停电,特别是在夏天气温高的时候,一旦断电养的鱼就容易缺氧。”站在自己新买的老年电动车前,吕二旦回忆说,儿子吕建军患有尿毒症,光换肾手术就花了56万元,整个家庭一下子被掏空了。

  2018年,吕建军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获得了养殖产业的扶持,贷款2万元养起了鱼。由于儿子劳动能力较弱,吕二旦叫上坝外住的表弟吕满贵一起帮忙打理鱼塘。去年,卖出了近8000斤鱼,收入5万多元。然而,由于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不足,鱼池每年都会因缺氧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想致富,电力发展是支柱。近年来,鄂尔多斯电业局加大农网改造力度,完成了大树湾、东海心、德胜太等5个行政村的涉及鱼池台区的农网改造工程。原来鱼池边的线路像薄弱的“蜘蛛网”,如今变成了崭新的“四线谱”,有效提升了该地区供电可靠性。

  “养鱼之后,供电所经常上门服务,同时也给我详细介绍了自动投料机的电气化优势。当时看见别人用电能喂鱼,不仅环保、卫生、稳定,还节省人力,和我哥两人合计了一番,也为名下的四个鱼塘购置了电动投料设备。”吕满贵回忆道。

  “好水好电出好鱼。电送到鱼池,跳闸少了、鱼苗成活率高了,我们养殖户的底气也足了。今年我们只承包了30亩鱼池,但亩产可达1200至1500斤。参照去年的市场行情,除掉成本,今年一亩鱼池可获纯收入7600元,总收入达23万元。”吕二旦掰着指头算着“致富账”。

  “以前年轻人不愿意回来,现在我孙女大学毕业后回家搞‘微商’,我家的‘黄河鱼’能卖到全国各地!”从十几年前温饱都犯难,到如今摇身变为当地的“小康代表”,吕二旦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满足。

  电足鱼肥 让“渔家乐”真正“乐”起来

  在距离东海心村不到五公里的大树湾村,这几天,开“渔家乐”的王勇有了难得的闲暇时光。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王勇的“渔家乐”天天爆满。“尤其清明节假期那几天,每天从早忙到晚,不少游客老早就预定了饭菜。”虽然累,但对曾是贫困户的王勇而言却是最快乐的一件事。

  靠水脱贫,借河致富。凭借独特的黄河风光,这个小村庄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大树湾及邻近几个村已形成了“春季看花、夏季采摘、秋季品鱼、冬季养生”的四季旅游产业。

  “去年疫情过后,我就开了一个农家小院,每天接待不到20人。因为用电状况不好,客人来了又走。后来,听供电所要给农网改造,我又翻新房子,如今空调、电磁炉、冰箱、冰柜都配齐了。”兴旺渔家乐老板娘张二翠念叨着她的“致富经”。

  随着渔业持续发展,渔家纷纷走上了致富路。而像东海新村和大树湾村一样靠电致富的故事,在鄂尔多斯市比比皆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一切都离不开充足电力的保驾护航。

  一直以来,鄂尔多斯电业局持续加强全市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力度,不断提高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增强供电服务保障能力。同时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现场对接解决农牧民用电需求,用真心服务优化用电营商环境,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现在一年的收入比种5年地都多!”张二翠说,“五湖四海的人见多了,我们的思想也开阔了,今年我开了快手号,直播我们大树湾、东海心的四季美景,吸引更多的朋友来做客!”(完)


编辑:马知远
图片新闻
  • 2021版《千古马颂》将于“五一”黄金周进行首演
  • 呼伦贝尔杜鹃花提前进入赏花期
  • 内蒙古空管分局开展地空通信设备春季换季检查工作
  • 内蒙古正蓝旗草原“新牧民”和他的智慧牧场
  • 闻风而动 迅速清沙 保障铁路安全畅通
  • 科技创新政策宣讲进商会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