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内蒙古分社 • 正文
 活力内蒙古

战“疫”国门下,彰显责任蓝

2021年01月19日 13:40   来源: 中新网内蒙古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月19日电 (杨逍)从下午6点30分开始,持续工作到夜里12点,数据汇总传送完毕,打扫完消杀区卫生,已到凌晨2点。连续指挥3个勤务,一次勤务连续作战8个小时。这是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期间,呼和浩特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二队队长武海文工作的真实写照。

  回想起最初那段充满激情与挑战的日子,武海文总会微笑的说:“头发虽然又掉了不少,但是工作的能力和经验也涨了很多。”    

  有他在,我们都很放心

  2020年3月20日起,呼和浩特航空口岸作为国家五部委指定的第一入境点之一,负责目的地为北京的部分国际航班入境检查工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岗位就是战场。”身为队长,武海文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在他坚毅的目光中,深受鼓舞的全体22名党员民警紧随其后在请战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

  21日,全队民警奔赴抗“疫”战场。第一次穿防护服,第一次走进熟悉却陌生的执勤现场,即将与病毒面对面交锋,前方一切未知,忐忑与不安的情绪在民警们心中弥漫。武海文敏锐的察觉到大家思想上的波动,在进入检查大厅之前,他认真检查每个人的防护装备,“口罩压实了没有?”“护目镜戴的紧不紧?”“袖口处有没有缝隙?”……细心的安慰,体现在每处温暖的嘱咐中。

  8时15分,飞机落地。“海关初步筛查出27名体温异常旅客。”对讲机里传来略带紧张的声音。现场的气氛突然变得凝重起来。“交给我,我来!”武海文坚定的声音打破了现场的宁静。面对发热旅客,他义无反顾的冲锋在前,没有丝毫的胆怯退缩。在他认真的核查下,27名旅客全部顺利移交海关。事后,有人问他:“面对这么多疑似病例,你难道不害怕吗?”。“怕,但我是队长,在这个时候就必须冲上去,不为别的,就是想让我身后的弟兄们更安全。”他微笑着说。

  “他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他在,我们都很放心。”这是每名进入执勤一线民警的心声。

  去年4月的一次勤务,一名白俄罗斯籍旅客由于手机未开通国际漫游业务,联系不上在华联络人,旅客入境信息无法采集完整。正当他左顾右盼时,武海文上前询问道:“What happened?”那名旅客摆摆手,摇摇头,用俄语对他进行了回复。然而这并没有难倒武海文,曾在满洲里口岸多年工作的他,开始用俄语与旅客交谈。他很快了解了这名旅客的信息,并帮助他完成了登记,顺利办理了入境手续。临走时那名旅客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哈拉少(谢谢),哈拉少(谢谢)。”

  “1号台马上进行异常提交,台外监护控制嫌疑人,流调区人员配合海关优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2020年4月25日,1名“网上在逃”人员触发报警。武海文迅速启动在控人员应急处理机制,井井有条的指挥,细致周密的部署,在最短的时间内确认嫌疑人身份,顺利移交到布控单位民警的手中。“你们的效率真高,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这么复杂的手续,不用我们进场就能接收,真是感谢。”办案单位的民警握着武海文的手激动的说,眼中难掩敬佩。

  只有大家平安,小家才能幸福

  2020年,武海文一直坚守在执勤一线。一年的时间里与家人聚少离多,陪伴孩子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137个日日夜夜,最难消解的还是对孩子的思念以及对家人的亏欠。第一次进场执勤时,50多天回不家,两岁的儿子经常在视频通话时,隔着手机屏幕哭着喊爸爸,平日里一脸严肃的他,这个时候也不免眼含热泪。

  年迈的母亲为了支持他工作,专程从老家搬来帮他照看孩子。年初的时候,母亲患上了慢性荨麻疹。每次完成勤务结束隔离,他才能抽空陪母亲去北京看病,由于未及时治疗,母亲的病至今未痊愈。“安心工作,我这病不打紧,过些日子就好了。”母亲安慰他说。每每听到这样的话,他的内心总是无比愧疚。

  武海文的妻子是一名大学教师,温文尔雅,知书达理。去年,在丈夫不在家的日子里担负起了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任,时间长了也难免有怨言。但是她理解武海文,知道他从事的工作艰巨而光荣。每次任务结束回家时,她都会做上一桌丰盛的饭菜,迎接心中的英雄回家。(完)

编辑:陈峰
图片新闻
  • 难忍寒冷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秃鹫到牧民家求救
  • 内蒙古小伙制作“天然冰箱”走红
  • 废弃锅炉房“发挥余热” 变身网红图书馆
  • 嫦娥五号回归 他们的关键词是“自豪”
  • 内蒙古雪原现萌物沙狐 摄影师近距离接触
  • (抗击新冠肺炎)满洲里市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启动 现场秩序井然